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17 浏览次数:2654
建所以来,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河北省肿瘤研究所的领导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专家在我县现场辛勤工作。形成了国家、省、县三方合作,对磁县食管癌的发病和死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先后共同承担了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食管癌攻关课题以及中美、中英、中日等国际食管癌合作研究课题,进行食管癌预防研究。
3.1 食管癌Ⅰ级预防(即病因预防)
恶性肿瘤的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恶性肿瘤的病因,使健康人免受其影响,从而避免发生恶性肿瘤,70、80年代,为了深入研究地理环境条件与食管癌的关系,我们在华北地理研究所、省地址局水文地质大队,河北师大地理系和河北医学院的帮助下,在全县进行了水、土等调查化验工作。同时在全县测定饮水井300多眼,结果证实食管癌的高发区地下水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亚硝胺的含量较高。为进一步证实磁县水、土、粮食中含致癌物质,我们在河北省医学院的帮助下,用正常饮用水和口粮进行了动物实验,引发动物食管和前胃上皮增生、癌前病变和癌瘤,为预防食管癌提供实验依据。1975年进行了饮食诱发大鼠实验以及全县高发乡镇的饮水含氮量的研究。同时相继进行了食管癌的地理分布与病因学研究。磁县在国家”八五”“九五”期间进行了饮水监测和改造,霉菌病因研究,膳食营养以及配方施肥等课题项目的实施。为提高人群综合防癌知识的普及宣教,编写了中小学生食管癌基本常识教材和食管癌基本防治常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教。在专家积极倡导下,在县政府大力支持下,通过县、市、省、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食盐中添加核黄素,同时积极推广应用。磁县在较大人群中进行食管癌病因学预防的一次科学实践,是一项从我国实际出发利用病因研究的成果,调动广大基础干部、专业人员和群众的积极性,结合生态环境治理,发展农业生产,控制可疑致癌因素,调整不合理膳食结构,平衡营养,以及食管癌防治的系统工作。
3.2 食管癌Ⅱ级预防(即发病学预防)
二级预防是设法消除食管癌发生的条件或阻断癌变过程某一阶段,是在食管癌的二级预防中对食管癌的癌前病变进行阻断性治疗。磁县1973年建立防治现场就注重“三早”筛查和治疗,80年代初期就利用食管的钡餐透视和食管拉网对西部山区进行了大范围人群筛查工作,以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癌前病变—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用药物进行阻断性治疗,以防止重度增生患者发展为食管癌。1988年在磁县进行食管癌普查,并对重度增生患者用中药苍豆丸进行二级预防,覆盖我县西部山区的岔口,杨家堂,白土,陶泉乡等乡镇。研究证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多阶段、双向转化的过程,经历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从而是筛查癌前病变以降低发病率成为可能。1973-1978年多次对我县的山区、丘陵、平原三类地区部分村庄进行细胞学的拉网普查,覆盖人群15万,拉网普查21000人。1991年承担了国家“八五”攻关课—食管癌高发现场综合防治研究。1992年采用沈琼教授等用双腔气囊拉网法进行了食管细胞学大普查,课题选择了食管癌发病比较高的丘陵地区林峰、林坦等9个乡镇,拉网普查40-69岁居民16748例。并对巴氏Ⅳ、Ⅴ级和部分Ⅲa和Ⅲb者均行光导内窥镜复诊,活检组织学诊断。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作为食管癌早期筛查的方法的广泛应有,大量早期癌被发现,再经内窥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诊断,提高了早期癌的准确度,降低了漏诊率;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食管內镜检查以碘染色及指示性多点活检病理组织学诊断,极大地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2001年我县承担国家“十五”食管癌普查工作后,于2002年应用电子胃镜辅以碘染色,进行了人群普查,选择我县台城乡、光录镇14个村庄21068人群中40-69岁年龄组进行了胃镜普查,检查3506例。之后,国家“十一五”2005年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在磁县现场实施,高危人群的食管癌早诊早治普查拉开序幕。2006年,建立了“癌症普查中心”,旨在进一步推广早诊早治可持续发展。至今十年间,完成了对全县5万余例的40-69岁高危人群筛查,阳性检出率均在2.20%-3.00%之间,早诊率在85%-92%。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实施内镜微创治疗,中晚期癌动员手术等其他方式治疗,治疗率达90%;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患者的提前检出,适当的干预、治疗等措施,磁县大范围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普查势必对肿瘤发病、死亡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磁县2003-2007年食管癌平均发病率为116.87/10万,死亡率为84.58/10万,2008-2010年的食管癌发病、死亡率为105.31/10万和75.20/10万。发病和死亡率均有降低。同时,利用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建立“磁县上消化道癌生物样本库”,系统性地建设我们必需的研究性资源和流行病调查人群信息资源平台。磁县经过40多年来的防治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规范普查流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3.3食管癌Ⅲ级预防
三级预防主要是指对肿瘤的临床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系统的综合治疗手段,使所有的(包括中晚期)癌症患者达到最佳疗效,并避免其复发,加速康复。对晚期难以治愈的病人应努力减轻其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食管癌的中晚期病例手术仍是目前首选方法,但病期、病变的早晚、以及是否有外浸或淋巴结及脏器转移等因素的影响,其5年生存率较低,美国和欧洲等医疗经济发达地区,基于全人群的5年生存率也仅为16%和10%,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食管癌生存率并没有明显差别,发展中国家的生存率还略高一些,分别为15%和17%。这仍需我们临床工作探讨新治疗方法和须要多个学科医生协作进行食管癌综合治疗。在开展食管癌的早期研究同时我们也积极诊疗已经发生的癌症,80年代初防治所增设中西结合门诊,中西医结合病房,放疗科。防治现场离不开上级业务单位和专家教授的指导,40余年来河北医科大学及附属第四医院就派医疗队下来开展、诊、疗、研究工作,磁县也每年派业务骨干到医院进修学习。逐步开展了胸外、普外、内科、妇科、骨科、肿瘤放疗科、化疗科、血液病科、介入科、急诊科、麻醉科、ICU、中医科等临床、医技、研究科室20余个,系统开展了肿瘤的预防,诊治,科研等工作,对外开放病床400张,年开展各种手术6000余台,其中食管癌切除术300余台。能够及时解决本县及周边县市食管癌患者的诊疗和救助,方便当地群众就医并提供了良好的服务。总之,提高肿瘤的综合防治水平关键是“三早”。积极的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十分重要,开展定期预防性检查,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以促进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综合防治中正确选择合理甚至最佳诊疗方案,才得以患者的早期康复。